東北網2月19日訊(記者 王春穎)在全民阻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,綏化學院發揮特殊教育專業優勢,第一時間成立了由教師黨員、學生黨員組成的“綏化學院疫情防控黨員手語志愿服務隊”(以下簡稱“手語服務隊”),幫助特殊群體及時了解疫情阻擊信息,準確掌握疫情防控知識。

綏化學院的老師們錄制手語短片,全家齊上陣
手語服務隊一成立,便迅速行動,堅持克服沒有專業攝錄設備、沒有專業錄制場地和隊員不便集中等困難,編文案、打字幕、配音樂、合成剪輯,晝夜奮戰,編輯錄制了系列手語視頻短片——《“新冠”無情,“指尖”有愛》。
服務隊成員黃龍斌是一位醫生家屬,疫情當前,他選擇與愛人“逆風”而行。他在服務隊主要負責文案策劃、公眾號推送和媒體宣傳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他從未耽誤工作,常常是一邊抱著孩子一邊打電話協調任務,有時候電話不得不被孩子的吵鬧聲打斷,他只能把孩子哄睡了,再拿出電腦工作到深夜。
對于身為兩個孩子媽媽的張百慧來說,錄制手語視頻不是問題,最大的障礙是錄制過程中不一定哪個孩子突然闖入鏡頭,或者發生其他狀況。為了錄制音頻,張百慧經常把兩個孩子都哄睡了,然后大半夜自己跑到衛生間,利用密閉空間的效果錄音。第三期的視頻在制作過程中出了點問題,急需張百慧重新配音。兩個孩子作翻天,根本靜不下來,張百慧便讓愛人把孩子抱到另一個房間,自己關上房門,把半個身子探出窗外,頂著零下20度的寒風,一遍一遍地用溫柔的聲音錄制音頻。還有一次,剛剛錄制完視頻的張百慧跟同事校對視頻內容,不滿周歲的小兒子非讓抱抱,她就一手抱著孩子,一手拿著手機跟同事視頻,可能是孩子感覺自己受了冷落,給張百慧錄制視頻穿的衣服,妥妥地染上了“金黃色”。
黃靜和紀元也是初為人母,只能趁孩子睡了才能抓緊熟悉內容、錄制視頻。她們絲毫不敢浪費這來之不易的空閑時間。錄視頻時,動作大了,怕吵醒孩子,動作小了,又怕不能準確地傳達手語信息。她們只能悄悄地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進行視頻錄制。“在家錄視頻像打游擊戰,但是想到視頻能幫助到聽障朋友,再怎么辛苦都值了。”黃靜打趣地說。
大年初一,李澤卉本來是要到大慶的舅舅家,一聽說成立疫情防控手語服務隊,二話不說就報了名,也取消了出行計劃,第二天就投入到拍攝中。因為是第一期,她和拍攝的工作人員都缺少經驗,一個鏡頭反復拍了很多次。那天她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小衫,當晚回家就流鼻涕,但是第二天又在家錄制了一期視頻。接到拍攝任務,她總說:“她們幾個人的孩子都小,長的視頻我來”。為了拍攝效果,她家的沙發始終在客廳正中間礙事地放著,給她留出了潔白的背景。
在服務隊里工作量最大的是特殊教育學院2016級聽障生李志浩,他承擔著所有的后期工作,手語視頻需要他一幀一幀對上字幕,再傳給健聽人按照字幕配音。因為耳朵聽不見,他只能找老師把配音和音樂加上,最后由他合成。聽力障礙使他的工作進度變得十分緩慢,常常是從清晨忙到深夜。每次吃飯李志浩都是端著碗坐在屏幕前邊趕進度邊吃,上一次陪家人吃飯已經是一個星期前的事了。

特殊教育學院2016級聽障生李志浩負責視頻短片剪輯制作
在隊員們的堅持和努力下,《“新冠”無情,“指尖”有愛》手語視頻短片通過學校官微和官方網站以及各工作群進入公眾視野。為擴大防控知識宣傳的覆蓋面,手語服務隊與省殘疾人聯合會合作,在省殘聯官微和網站上對視頻短片進行了連續推送。手語服務隊還與省廣播電視臺合作,編輯錄制了5期由手語服務隊成員張百慧作手語主持人的“全面戰‘疫’,從我做起”健康心理小貼士節目,對廣大聽障朋友進行心理健康疏導,幫助他們克服心理恐慌,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。
目前,《“新冠”無情,“指尖”有愛》手語視頻短片已在綏化學院微信公眾號和校園網連續推出8期,省殘聯微信公眾號推送7期。“全面戰‘疫’,從我做起”健康心理小貼士已陸續在省廣播電視臺各頻道、全省各地市電視臺、全省各廳局大屏幕以及各大公共場所電子屏循環播放。廣大聽障朋友發自內心地感謝綏化學院,有聽障人士反饋:“我不認識字,看到大家都戴上口罩不知道發生了什么,很害怕。這些天,我一直在看綏化學院的手語視頻,我才明白怎樣做好疫情防護,謝謝你們這個手語服務隊,謝謝綏化學院!”